上海废品回收站”何时能回归

    如何让垃圾减量,回收利用是重要一环。只要处置得当,大部分生活垃圾都可以成为再生资源。许多人也许不知道,很多年前,上海市民的垃圾分类甚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废品回收系统遍布社区。今天,如何健全废品回收体系,促进垃圾分类,成为一项“新”任务。

    市民周女士是位“70后”。她记得,小学和初中时,她“承包”了家里卖废品的活儿。每隔10天半月,她都会一手提一扎报纸,一手提一麻袋废纸,到离家不远处的废品回收站去卖。

    在记忆中,当时可以回收的东西好多啊,涵盖了吃穿用各方面。如与“食”有关的鸡毛、鸭毛、肉骨头、桔子皮、鸡胗皮、甲鱼壳;与穿有关的旧衣、破布、纱手套、旧鞋;用的有碎玻璃、坏灯管、牙膏管、自行车胎。甚至连人身上的东西也能回收:头发、手指甲……记者十多年前曾去废品行业采访,职工拿出一本厚厚的书,里面是几百种回收物资的名称和价目表!

    在物资缺乏的年代,废品成了一种重要的再生资源。

    上海经验曾获推广

    业内人士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系统还曾以网点密、服务细、废品加工得力,在国际同行业中走在前列。联合国有关组织曾在上海召开会议,向世界各国推广上海经验。

    “游击队”取代回收站

    然而20多年过去了,曾经的辉煌已成记忆。据市政协一份调研报告指出,20年前,全市还有600多个回收站,2000多个延伸点。可上世纪90年代后,它们一批批地消失,曾经红红火火的行业黯然失色。

    据分析,大规模的旧城区改造,让废品回收网点淡出市区;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让市民不再重视卖废品的收入。尽管国有“正规军”快速萎缩,但以农民工、个体户为主的废品回收“游击队”很快填补了空缺。

    如今,废品回收的途径已和过去大相径庭。现在基本上都是外来人员上门回收,尽管方便了居民,但收的废品少了好多,只有报纸、塑料瓶、纸板箱等很少几个品种。

    上海也希望重建本地废品回收行业正规力量。本世纪初,上海将“建立废品回收利用网络”纳入政府实事工程,计划在每个街道设置一个废品“交投站”、在外环线建造3至5个“分拣场”,将废品回收利用行业作为一个新型产业来发展。但目前“正规军”依然敌不过“游击队”,大量废品得不到回收。

    垃圾分类促进回收

    最近,记者在沪太路石太路看到了一个特别的“分拣中心”。来自社区的纸类废品被送到这里,放在一条传送带上,由人工将不同纸类分门别类,之后送去打包,再送到可再生利用的厂家。

    这是长期致力于环保事业的利乐中国帮助本市回收小企业建立的一个分拣中心。公司为分拣中心配置了地磅、自动打包机、叉车、分拣线、运输车辆等设施,提升了分拣中心的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

    “我们帮助拾荒者分拣出更多可回收物,让他们获得更多收入。”利乐中国副总裁杨斌说,“一两个塑料瓶盖,根本不值钱,但成千上万个瓶盖呢?饼干等食品的包装纸根本无法卖钱,但整个小区、一个城区的包装纸集中起来呢?”杨斌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废纸进口国,国外进口的废纸非常干净,分类很细,我国的废纸却种类混杂。

    完善回收网点和分拣中心的建设,不仅可以使大量物资得到回收,还能让市民看到垃圾分类的实际效果,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参与垃圾减量和分类。